[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国宝之谜:翡翠白菜
送交者: sky9[♂★★★中道★★★♂] 于 2022-05-26 9:08 已读 1598 次  

sky9的个人频道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大都是1949年由中国大陆转移而来的,在六十多万件珍贵宝物中,有一件玉石界的稀世宝物,同时也是中国的传奇国宝,它就是台北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博物院,深入探索国宝背后的传奇经历。




翠玉白菜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




翠玉白菜是国立故宫博物院最受喜爱的藏品之一。工匠顺应翠玉天然的色泽,以浓重的深绿色表现层层包覆的菜叶;白色部分虽有裂痕及杂质,但在巧妙的安排下,转化为新鲜、饱含水分的白菜茎部。






菜叶顶端的蝈蝈和蝗虫,瞬间带进了鲜活的田园气息。翠玉白菜最初是一件华丽的宫殿陈设盆景,以栽种的形式立在珐瑯盆景上。



翠玉白菜外观高9.1厘米,宽有5.07厘米,长达18.7厘米,是玉中极其难得的珍品,现今被陈列在台北博物馆三楼展厅的路口,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赏。而这样一块翡翠玉石背后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来历,又有着美好祥瑞的寓意。






关于翠玉白菜的来历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有两个。




With  cixi

与慈禧太后有关?



这其中一个说法则认为翠玉白菜的身世与慈禧太后有关系,众所周知,翡翠被誉为“帝王玉”,是权利与高贵的象征,而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翡翠爱好者,同时她也是晚清政权的实际掌握者,所以有人就认为这颗翠玉白菜是被人从慈禧的墓穴中盗出来。






事情还要从1928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说起,当时的北伐战争刚刚结束,东陵盗宝案便悄然发生,并引起了海内外的震惊。



清东陵在盗宝事件发生时,由军阀头目带领的士兵很轻易就打开了慈禧地宫的大门,并在强烈的利欲的吸引下开启了慈禧的棺木。在《世载堂杂忆》中就有对盗宝事件进行详细的描写:



慈禧棺盖被打开的一瞬间,堆积成山的珠宝散落在眼前,疯了似得盗墓贼们疯狂进行抢夺,长官挑选完大件宝物,小兵们继续吞并小物件,一时间慈禧身边的珠宝首饰被抢夺一空。




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出版的《北辰杂志》第六卷第十八号。

标注为“民国十六年夏,遵化清陵为人所发,图为清宫内之摄影慈禧陵内之石门,守者为二内监,门内方形盒即慈禧之梓宫。”



而在相关记载中,就有出现翠玉白菜的身影,据说慈禧死后在身边就放了一个这样的翠玉白菜,所以后人就猜测这个宝贝就是当时被孙殿英为伙的盗墓贼偷走的。以此推测台北博物馆中的那个翠玉白菜与孙殿英偷走的是同一件,后来盗宝事件东窗事发,盗墓贼为了隐瞒事实就将偷出来的宝贝送给当时有权势的人,而翠玉白菜就被送给了蒋介石,后来跟随他一起到了台北。当然这种说法的传奇色彩较为浓厚,民间流传因素也更多,不具有实际的史料依据,因此可信度不高。




Form gugong

来自北京故宫?



而且另一种说法的出现,更加打破了前一种说法。根据相关的历史书籍记载,翠玉白菜并不是出自慈禧的清东陵而是北京的故宫,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在北京故宫工作二十多年的那志良先生守护故宫国宝的亲身经历,以及他自己写的书籍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了解。他在书中写道翠玉白菜从宫里被发现的时种在一个瓷瓶里旁边还有一个小灵芝,最开始翠玉白菜还种在珐琅花盆里,只因为翠玉白菜是玉中珍品,更显贵重,而花盆和一旁的灵芝过于俗气,与它一点也不相配,所以才把白菜从盆中单独拿出来展览。






也正是这样让翠玉白菜将自身的优势与价值更好的显露出来,见过它的人都忍不住惊叹,一时之间翠玉白菜名声大噪,享誉中外。这种说法具有历史依据,更有国宝守护者的亲口讲述,所以说这个说法更加可靠。而且在东陵发生盗宝事件之前,也就是1925年,北京故宫文物整理名册里就已经有了翠玉白菜的名字,所以翠玉白菜是来自于北京故宫无疑。






东陵盗宝的说法只不过是民间受到事件的影响而杜撰出来的一种传奇的说法,这种说法确实让这件国宝显得更加的神秘。那么 翠玉白菜的主人是谁?那么如果翠玉白菜是故宫之物,那么它最开始的主人究竟是何人,又是被哪位巧手工匠创造出来的呢?






故宫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10月,发现翠玉白菜的地点就在故宫的永和宫,说到这里大家肯定都知晓一二了。永和宫正是大清晚期光绪瑾妃原来住的地方,瑾妃就是后来帮溥仪在故宫盗宝的那位太妃,她正是翠玉白菜的真正主人。




瑾妃



说到瑾妃又不免提及珍妃,因为二人与此宝的渊源都颇深,珍妃瑾妃虽为姐妹,但是不论相貌还是性格都大相径庭。珍妃知书达理而且长得也很漂亮,可是瑾妃作为姐姐却又矮又丑,性格也很暴躁,不像珍妃那样温婉,正是因为珍妃的性格使得她得到了光绪的宠爱。






瑾妃姐妹二人性格不同,连身世命运也大不相同,珍妃虽然长得漂亮,又能得到皇帝的宠爱,但是年仅二十五就香消玉殒,瑾妃虽不貌美,又被冷漠对待,却幸运的在黑暗的皇宫中幸存下来,并成为了后来的皇贵太妃。






关于珍妃与翠玉白菜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传光绪十五年珍、瑾两姐妹同时被选入宫中,出嫁前一晚瑾妃却对着父母撒泼大吵,原来是因为父母将她看中的翠玉白菜给了妹妹做嫁妆。但其实父母知道她一向钟情金银财宝,就准备了大量的珠宝首饰作为她的嫁妆,没想到她会看上这翠玉白菜。而妹妹珍妃向来爱好读书,不喜欢奢华的世俗之物,但是父母又认为给只给她那些书本做陪嫁不行,便硬塞了一个翠玉白菜作为陪衬。







没想到会引发姐妹俩的矛盾,瑾妃本就善妒怎会轻易放过,因此就在出嫁前一晚大闹了一场,珍妃本性就比较温顺,又不在意那些俗物,于是便将翠玉白菜让给了瑾妃,所以本来珍妃应该是翠玉白菜的主人,只是因为阴差阳错才让瑾妃得了这个大宝贝。






翠玉白菜的含义从翠玉白菜的曲折经历看它的文物价值,人们一直用“量材就质”的典范来称赞翠玉白菜,而据说这颗翠玉白菜正是一位天才工匠耗费了一生的心血创造出来的,将天然和人为的功力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栩栩如生的同时又多了一份灵气,因而得到皇宫贵族的青睐。

而关于翠玉白菜也有很多深刻的含义,这也是封建社会的王宫贵族们钟爱玉石的重要原因,白菜听上去像“百财”,预示着财源广进。而白菜的绿色的叶子又是清白的象征,蕴含着淡泊名利与高雅的气节,所以中国古代有很多类似白菜玉石类的艺术品,如 台北故宫还有两颗翡翠白菜,其中一颗因为个头较小,高度约13.4厘米,人称“翠玉小白菜”!这颗小白菜,大体绿黄相间,颜色偏黄,菜叶上也有菜虫。






翠玉小白菜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高13.4cm、长8.9cm、宽8.9cm。 翠绿色玉,夹带白斑。雕白菜形状,阴线刻叶脉,梗部雕螳螂一只。







翠白菜花插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約10.7cm、底径约2cm



除此之外,我们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亦可看到白菜玉雕件,这颗 “翠玉白菜式花插”,翠色青绿,透光性较弱,采用雕琢手法,上部菜叶相并,或高或低,亦有折而下垂者,环并一周,内空,可插物;下部叶梗直立,间有空隙。此类翠玉白菜,清代宫廷制有多件,可见其深受皇家喜爱。这件翠白菜之色近于自然,是这类作品中的珍品,虽然没有明确的估价,但是作为故宫馆藏的珍宝,肯定也是价值不菲。




翡翠白菜式花插  清  故宫博物院



此外还有白 玉琢成的青玉白菜式花插,菜帮处阴刻隶书乾隆御制诗 : “和阗产玉来既夥,吴匠相材制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风气増华若何可。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哆。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婀娜。民无此色庶云佳,艺谏或斯默喻我。” 附木座。





青玉白菜式花插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

青玉, 局部有褐色皮。立体圆雕大小两颗白菜,菜心处留有孔可插花。



而天津博物馆这颗“翡翠蝈蝈白菜”个头比台北的稍大,质地没后者纯,但胜在雕工,天津白菜的菜心处也有两只蝈蝈,个头比台北的蝈蝈还大,高约19.1公分,更绝的是,菜上还多了一只螳螂,螳螂和蝈蝈和谐共处,可谓妙趣横生,称为国宝当之无愧!





翡翠蝈蝈白菜   清  天津博物馆

高19.4厘米,宽14厘米,重约2公斤。



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件翡翠白菜,更重要的是国宝翠玉白菜上还有两只蝈蝈,这种昆虫的繁殖能力极强,所以古人用它来暗示女子多子多福,这也是翠玉白菜被作为嫁妆之物的重要原因。







后来受到战争的影响,国宝辗转了多地,才最终被安放在台北博物馆中。其实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是一样的,两岸同胞都拥有一样的爱玉情结,翠玉白菜不论在哪里都会受到两岸同胞的喜爱,何况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国宝能够完好的保存就已经实属不易。

喜欢sky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ky9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