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日本投降日上海有无“锣鼓喧天”?
送交者: 澳洲雪梨子[♂★★声望品衔10★★♂] 于 2020-08-15 2:01 已读 2335 次 1 赞  

澳洲雪梨子的个人频道

日本投降日上海有无“锣鼓喧天”?

 

雪梨子

 

最近这些天是中国军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时期,从八月十五日的日本投降日,到九月三日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再到九月九日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纪念日,都值得所有的中国人庆祝、庆幸与珍惜。

 

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五年,绝大多数亲历见证这历史时刻的关键人物都已作古。但好在他们有回忆录,当时的报刊报道,摄影记者的照片、电台音频和电影视频都保留下来,让我们可以一睹当年的盛况。

 

可惜,其中有太多的粉饰、虚假的历史,有些甚至是刻意造假,以满足当下人们的浮躁心态。比如有关何应钦将军接受日本中国派遣军将领递交投降书的照片就有窜改:原始照片记录的是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有些误以为是岗村宁次)略微低头欠身递交岗村宁次签署好的降书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但何身矮手臂短,而桌子又宽,故何将军直着头颅挺着腰板,但还是俯下身接受。照片上看,何应钦将军俯身的角度比小林更厉害,为此他事后受到过很多的质疑与批评(当然也受到日军有关将领的感激,认为何将军仁慈,给败军之将以应有的尊重),后来何应钦在台湾也有回忆谈及此事原委。

 

真实照片1945.9.9南京

 

不过,现代科技发达,大家早已将之改成了何将军骄傲地正立着,日军首领来了一个九十度大鞠躬将降书递给他。有些甚至制作成了仿古视频,似乎再现了“历史盛景”,加之微信、抖音等便利手段的传播,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虚幻的过去……如果连这点保留真实的态度和勇气都没有,怎么可能追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人数、人名呢?怎么可能记录“三年困难时期”死去的冤魂呢?怎么…… 6park.com

南京受降仪式的宣传画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小编所为,无辜的网友欣喜传播,无伤大雅。且不少具备文史知识的网友都知道那一张是历史照片,一个是宣传画。但有关抗战胜利的另一信息则不少那么好辨别。比如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号日本投降那天,是否有上海民众热烈庆祝抗战胜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类似的描述,不少名流大V都分享过。估计其他的沦陷区如北平、天津、南京、武汉和广州的网友也看到过自己的都市省城在抗战胜利日民众欢庆的“历史场面”。

 

很可惜,这些全都是可疑的,经不起推敲的“历史”。

 

稍微关注抗日战争的文友都该有印象日军的“一号作战计划”。这发生在抗战胜利的一年前左右,即1944-1945年初,日军连续攻占了长沙、衡阳,甚至打到了贵州独山,威胁重庆......如不是美军大量装备中国的远征军及某些国军精锐,以日军在中国的战力,对比全部的国军加上“中流砥柱”部队,还是强似许多的。而在沦陷区已经被奴役七八年的百姓在自己的部队到达前就“国旗飘扬,爆竹之声整天不绝”,这个符合人情事理吗?? 沦陷区百姓心里肯定有这样的念头和冲动,但未必敢这样做。

 

我曾询问过一些沦陷区的亲历者如身在汉口等地的老人,他们的说法是日军投降的消息传出后,日本兵不再那么骄横,狼狗也不敢狂吠,路过日军的岗亭不用再鞠躬,人人都心里窃喜,但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深怕日军突发兽性,做出东洋人称为“玉碎”的事情……大家都急切地盼望自己的军队快点到来。

 

而我曾拜读著名翻译家《一九八四》的中译者董乐山先生的文章时看到这样的叙述(大意):

 

董乐山先生回忆梅兰芳大师的翻译家儿子梅绍武,梅绍武先生是电视连续剧《梅兰芳》的编剧,他对剧本的细节很严谨,曾打电话问董乐山,当初日本投降消息传到上海时,上海市民作何反应,有没有爆竹齐响,锣鼓喧天(剧本如此)?因为当时梅兰芳一家住在上海,而梅绍武却在内地上学,没有亲历。董乐山先生当时在上海,他记得半夜里为外面街上嘈杂的人声吵醒,连忙起床到街上打听,才知道日本已投降,抗战已经胜利。但当时上海包括上海的租界都在日军占领下,并没有人敢鸣放炮竹或敲锣打鼓以示庆祝倒是有人在日本军车开过街道时,一时兴起,扔了一块西瓜皮,结果招来日军的报复,派兵封锁了这个街区数天,不许居民进出……董乐山写这篇文章时并未看这段戏,不知后来是怎么写的,但他厚道地认为,戏毕竟是戏,与生活不能太离谱,但也不必过于忠实,这里来个锣鼓喧天、爆竹齐鸣的场面又何妨,反正是为了表达上海市民的欢欣情绪嘛……①

 

董乐山先生的回忆也未必能反映全部的上海人当年当夜之表现,但他的回忆是真实可信的,是符合人之常情、世之常理的。

 

另,喜欢文学的张爱玲迷必定对她的一篇《封锁》印象深刻吧--胡兰成就是因读此篇小说对张心仪的。张爱玲刻画有妇之夫与宅女的恋情,对日军在上海的“封锁”情形着墨并不多,但我们还是可从小说中大体知道“封锁”后:人与人之间被隔离,哪怕是一边是老人、小孩,另一边是儿子和父母!感觉上并不比“武汉封城”更轻松。但,日军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竟然还敢将上海的某个街区封锁数天,这是怎么的凶狂!!

 

在这样的情形下,爱国、正直但又聪明、理性的上海人是小心翼翼探听更多的消息、静候国军与盟军的到来,还是手持国旗、冲上街头、鸣放鞭炮来大肆庆祝?读者诸君自个儿思量吧。

 

 

注释

① 《董乐山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卷328-330页

2019.08.22随笔

2020.08.15重订


贴主:澳洲雪梨子于2020_08_15 2:04:31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澳洲雪梨子 加上 500 银元!

喜欢澳洲雪梨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澳洲雪梨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澳洲雪梨子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