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宋朝繁荣的广告业:名妓代言美酒 苏轼写诗促销
送交者: 心空旋涡[♀大司徒★★★★☆♀] 于 2017-07-20 19:46 已读 918 次  

心空旋涡的个人频道


  资料图

  宋代的商人做生意,很注重打广告。以前没有电视、互联网,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广告,只能到最热闹的地点放广告,并尽量将广告词写得新奇夸张,足够吸引眼球。比如北宋东京的饮食店,“皆大书牌榜于通衢”,“京师凡卖熟食者,必为诡异标表语言,然后所售益广”。这里的“牌榜”,就是广告招牌;“诡异标表语言”,就是标新立异的广告词。

  走在宋朝城市的街头,商业广告随处可见,不信你看《清明上河图》,画家捕捉到的广告就有几十个,其中广告幌子有10面,广告招牌有23块,灯箱广告至少有4个,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有5座。

  宋代开酒店的商家,尤其重视做广告。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宋人的观念是好酒还需做广告。在酒业集中的东京九桥门街市,“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此处的“绣旆”,即市招、酒帘子。光有酒帘子还不够,一些酒店还打出“灯箱广告”。《清明上河图》中的“孙羊正店”大门前,有三块立体招牌,分别写着“孙羊”、“正店”、“香醪”字样,这三块立体招牌,便是灯箱广告。由于这种广告牌应用了照明技术——内置蜡烛,夜间也明亮照人。灯箱广告在现代商业社会不过是寻常事物,但许多人未必知道宋朝已出现了灯箱广告的形式。今日在日本、韩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广告,古香古色,别有风味。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静物广告”,而是更具现代色彩的广告形式——请名流、明星来代言品牌或商品。

  

  资料图

  歌妓代言美酒

  宋代的酒厂叫做“酒库”,此外还有一批大酒店也有酿酒权,叫做“正店”。正店与酒库酿出的酒除了自卖之外,也批发给其他没有酿酒权的小酒店(称为“脚店”)。每年的清明节前,是临安各家酒库开煮新酒的日子,这个时节,整个杭州城的上空都飘荡着酒香。

  临安的酒库有很多家,谁家酿出来的酒味道好,名头响亮,谁家就能让顾客记住品牌,迅速占领市场。因此,打好自家酒品牌的广告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酒业打广告,可以一掷万金争个电视黄金时段的“标王”,但宋代还没有电视,怎么办?举办一场盛大的评酒大会呗。

  当时主管杭州城内外诸酒库的机构是临安府“点检所”,每当新酒上市之前,点检所都会择日开沽评酒。评酒会的日期定下后,各个酒库便到处张贴告示,写明某月某日,酒库“开沽呈样”,欢迎各位亲们前来品评美酒。

  到了开沽之日,一大早,各个酒库带上精心挑选出来的样酒,“排列整肃,前往州府教场,伺候点呈”。“点呈”的过程,也是做广告的过程。而做广告的本质,无非是吸引最多的眼球注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个酒库都派出盛大的队伍前往教场送酒,除了带上新酿的样酒,还雇佣“社队鼓乐”、“杂剧百戏诸艺”,一路吹吹打打,表演节目,巡游各处要闹街市。

  送酒队伍为首有三五个人,用大长竹挑起一面三丈余高的白布,上面写着“某库选到有名高手酒匠,酝造一色上等醲辣无比高酒,呈中第一”的广告词。后面是“所呈样酒数担”,以及邀请来的诸行社队、各色艺人。其中最引人注目者,是给酒库美酒代言的官私妓女。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先说明一下:宋代的妓女并不是今人所理解的性工作者,而是指“女乐”,是文艺工作者,相当于今天的女艺人。这些代言美酒的妓女,都是“秀丽有名者”,各自身着盛装,化着美妆,“带珠翠朵玉冠儿,销金衫儿裙儿”,骑着银鞍宝马,“各执花斗鼓儿,或捧龙阮琴瑟”。即使是那些“贫贱泼妓”,碰上了代言美酒的机会,“亦须借备衣装首饰,或托人雇赁”。

  一群漂亮女子如此招摇过街,自然少不了有“浮浪闲客,随逐于后”;更有一些“风流少年,沿途劝酒,或送点心”。难怪“所经之地,高楼邃阁,绣幕如云,累足骈肩”。毫无疑问,广告的目的达到了。

  这场点呈评酒会,前后大约有十天时间,“预十日前,本库官小呈;五日前,点检所佥厅官大呈”。在点呈中获得好评的酒库,官府还会“赏以彩帛钱会银碗,令人肩驮于马前,以为荣耀”。

  趁着连日热闹,各个酒库又在门口搭起彩棚,现场卖酒,“游人随处品尝。追欢买笑,倍于常时”,生意特别好。这种广告方式,今天的商家不妨考虑借鉴一下。

  

  资料图

  苏学士写广告诗

  宋朝的社会名流,也有替商家代言广告的。其中广告词写得最欢的大概是苏轼苏大学士。

  苏轼似乎有一股写广告诗的热情,朋友曹辅给他寄了一些壑源的试焙新芽,请他品尝,他便为壑源茶叶做了一首广告诗:“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还写过一首赞美杭州径山龙井水的诗,诗末特别注上一句广告词:“龙井水洗病眼有效。”

  苏轼是那个时候的大名人,粉丝非常多,而且都是铁粉。曾有一位叫做章元弼的“苏粉”,得到一册苏轼的《眉山集》,废寝忘食看起来,连美貌的娇妻都冷落了,妻子最后受不了,说,你还是跟苏学士结婚吧。居然离婚了。而章元弼说起这事,还有点得意:“缘吾读《眉山集》而致也。”苏轼要是替哪个商家做广告,号召力可不是吹的。

  确实有一户商家成功请到苏大学士代言产品,那是儋州的一家“馓子店”。馓子,又名“环饼”、“寒具”,是宋代市井上颇为常见的一种食品。话说宋哲宗年间,京师有个叫卖馓子的小贩,也不吆喝他卖什么,只是不时长叹一声:“亏便亏我也!”这是一种广告策略,类似于今人说“跳楼价,亏本大甩卖!”这小贩还挑着馓子跑到皇城下叫卖。恰好当时有一位废皇后,就居住瑶华宫,官府见这小贩每到宫门口,就长叹说“亏便亏我也”,以为有什么政治阴谋。便将他抓起来审问。没有问出什么来,打了他一顿板子,放了。小贩从此将广告词改成“待我放下歇则个”,听到的人“莫不笑之”,不过广告效果不错,“买者增多”。

  这小贩看来颇有广告头脑。不过更有广告头脑的是儋州那家馓子店的老板娘。当时名满天下的苏轼贬谪海南,居所附近正好有一家馓子店。你知道,苏轼是一位美食家,看到好吃的东西肯定是不放过的,所以一去二来,便跟馓子店的老板娘混熟了。

  老板娘晓得苏大学士是大名流,便一再请求苏轼为她的馓子店题首诗。苏轼笑道:“毫无疑问,你做的环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老板娘说:“这是什么破诗?大学士您就认真做一首吧。”苏轼便提笔写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广告诗”。

  苏大学士写广告诗虽然蛮拼的,不过创意似乎不怎么好,总是将他喜爱的事物比拟成美人。给壑源茶叶写广告词,就说“从来佳茗似佳人”;给馓子店写广告词,就说“压扁佳人缠臂金”;早年为杭州西湖写的广告诗,还是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句子。但苏轼名气大,有了他的墨宝镇店之后,馓子店果然是顾客盈门。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心空旋涡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心空旋涡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