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亚瑟王竟然死于一场三角恋 英国史《英该史这样》第2部第4章3
送交者: 孤岛钓客[☆逍遥岛主☆] 于 2016-09-22 11:39 已读 2352 次 5 赞  

孤岛钓客的个人频道

如您喜欢本书,并想在微信上阅读的话,请关照微信公众号:英该史这样,那里有最新的更新
                                  第2部第4章 亚瑟王,只是个传说 3

那个破坏了亚瑟王和桂妮薇儿甜蜜小日子的人叫兰斯洛特。

 

其实兰斯洛特并不是亚瑟王初创队伍里的一员,他刚投奔亚瑟王的时候,不过是一名叫高文(Gawain)的圆桌骑士的下属,而此时亚瑟王早就击败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卡美洛王朝已经过了疯狂扩张的时期。

 

所以没有人能想到,这位新员工会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圆桌骑士团首席骑士(Chief Knight),并帮助亚瑟王达到事业的巅峰。然而更不会有人能想到,同时也是这位亚瑟王的头号猛将,将点燃引爆卡美洛王朝倒塌的重磅炸弹的导火索。

 

兰斯洛特加入亚瑟王麾下后没多久,正赶上王后桂妮薇儿被一伙人绑架到一个岛上,所以他第一个光荣的任务就是--救王后。可能是在英雄救美的过程中,两人擦出了火花,当兰斯洛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把桂妮薇儿完好无损地送回到亚瑟王身边时,却把桂妮薇儿的心留下了。

 

从此后,兰斯洛特和桂妮薇儿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地下恋情。这也要感谢西方宫廷的自由开放,因为无论是宫里的侍从仆妇还是宫外的达官贵人,都能非常方便地出入宫闱。

 

这要是放在古代中国,别说是后宫的嫔妃,就连宫女想和外面的人约会,都比登月还要难,所以中国帝王们戴绿帽子的风险要远低于欧洲的一把手们。

 

在桂妮薇儿跟兰斯洛特劈腿的故事里,还有过这么一段插曲。渔人王(Fisher King)的女儿伊莲(Elaine)也曾经被兰斯洛特搭救过,她也同样非常爱慕这位骑士。但是她听说兰斯洛特只爱桂妮薇儿一人(看来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为了能接近心目中的男神,伊莲去求助一位巫婆,用魔法暂时将自己变成桂妮薇儿的样子。(由此可见,变身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欺骗感情上)

 

兰斯洛特果然中招,和伊莲温存了一晚。当第二天黎明的曙光穿透窗纱,照亮兰斯洛特身边女人的面庞时,他才发现自己不是和桂妮薇儿,而是跟伊莲发生了一夜情。

 

于是兰斯洛特愤然离去,不过这场露水情缘却让伊莲受孕并生下来另一位伟大的骑士加拉哈德(Galahad)。如果你是位亚瑟迷,一定知道这位据说是最纯净的骑士加拉哈德,以及他取得圣杯的故事。不过本章就不叙述这个支线情节了。

 

在那场误会后不久的一次宫廷宴会上,伊莲再次见到了兰斯洛特,而兰斯洛特却对伊莲视而不见。无法忍受这种我眼里有你,而你眼里却没我的感受,伊莲决定再次故伎重演,又扮成桂妮薇儿,去和兰斯洛特约会。

 

然而碰巧的是,这晚真正的桂妮薇儿也去找兰斯洛特,结果正好撞车,“捉奸”在床。桂妮薇儿这位已经是人妻的一国之母,见到情人背叛了自己,变得出离愤怒,劈头盖脸地指责兰斯洛特,并声言以后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这回轮到兰斯洛特抓狂了,这位战场上的英雄在被欺骗了感情的同时,还被爱人冤枉,夹在两个美女之间,左右不是人。最后兰斯洛特彻底崩溃了,居然光着身子,从窗户跳了出去,裸奔跑了。

 

此后的两年里,兰斯洛特一直处于精神分裂的状态,彻底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有一天,他被发现晕倒在伊莲的花园里。在伊莲细心的照护下,兰斯洛特逐渐恢复了理智。但是他始终对桂妮薇儿情有独钟,最后还是回到了她的身边。

 

发生这么多事后,兰斯洛特和桂妮薇儿的绯闻不能说是地球人都知道了,也应该是公开的秘密了。可是不清楚为什么亚瑟王却一直不知情,也许是他过于相信自己的老婆和爱将了,还是他一直装聋作哑,蒙头当活王八,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偷情这种事就算武大郎蒙在鼓里,还有乔郓哥这类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呢。

 

这次扮演郓哥这个角色的,正是亚瑟王的外甥,另一圆桌骑士团的重要成员莫德雷德(Mordred)。

 

莫德雷德常年私下里收集了大量兰斯洛特和桂妮薇儿的黑材料,其震撼程度不亚于艳照门,不仅能把他俩搞臭,还能把他俩搞死。不过莫德雷德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要为亚瑟王抱打不平,而是他正酝酿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当亚瑟王从莫德雷德那里得知了一切后,恍如大梦初醒。他实在没想到,自己最爱的人和最信赖的战友居然合伙儿给自己戴了一顶大帽子,还是绿色的,而且一戴就是很多年。

 

在经过了极度痛苦的内心挣扎和无数次揪花瓣问天意后,亚瑟王最终决定惩罚桂妮薇儿和兰斯洛特。他下令逮捕桂妮薇儿,取消其王后的资格,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并判处火刑,立即执行。

 

对于亚瑟王对王后的判决,在圆桌骑士团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很多骑士即是亚瑟王的忠诚战士,同时也是兰斯洛特的亲密朋友。在道义和友谊的两难选择下,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两不相帮,包括兰斯洛特的老上级高文在内。

 

行刑当天,刑场戒备森严,圆桌骑士团里的很多高手负责警戒,如临大敌,因为他们知道兰斯洛特一定会来劫法场。

 

果不其然,兰斯洛特真地来了。经过一番血战,虽然他没能将桂妮薇儿救走,但是桂妮薇儿的刑期也被迫推迟了。在这次英雄救美的行动中,圆桌骑士团里的多个猛人死于这位曾经的好兄弟兰斯洛特之手,而其中就有高文的两个兄弟和两个儿子。

 

这彻底导致了高文与兰斯洛特反睦为仇,圆桌骑士团也开始土崩瓦解。

 

在劫法场失败后,兰斯洛特跨越国境线,一口气跑到了法国。经高文的一再要求下,亚瑟王决定对兰斯洛特展开“天网”行动,亲自带队去法国,要将兰斯洛特捉拿归案。

 

临走前,亚瑟王将国内的一切事务全权委托给自己的外甥莫德雷德。于是莫德雷德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了。

 

在亚瑟王走后不久,莫德雷德就在国内散布谣言,说亚瑟王在缉拿兰斯洛特的行动中不幸殉职了。然后他便以亚瑟王血亲的身份继承了王位。不仅如此,莫德雷德居然还强迫桂妮薇儿嫁给自己。

 

这基本可以定性为乱伦了,论辈分桂妮薇儿是莫德雷德的舅妈,而且根据某些传奇记载,莫德雷德还是亚瑟王和同母异父的姐姐生下的私生子(这关系听上去很乱吧)。要是这么论,桂妮薇儿就是莫德雷德的继母。

 

这要是放在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落,还有情可原。可是凯尔特血统的不列颠人似乎从来没有继承先王遗孀的规矩。

 

至于桂妮薇儿对这个无礼要求的反应,则存在着不同的版本。有的说她根本不同意,跑到伦敦塔(London Tower)躲了起来,然而有的却说她被迫就范,更有甚者,一部传奇里竟然说桂妮薇儿不仅嫁给了莫德雷德,还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可能有人会问,出了这么大的事,梅林怎么没出来力挽狂澜?而原因是这位梅半仙在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前,就已经离开了亚瑟王的王庭,护送一位美女回家去了,而且还是一去不复返。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北方诺森比亚国王的女儿尼薇安(Nivian)造访亚瑟王的王庭,定力高深的梅大师,突然情窦初开了,对尼薇安一见钟情,并怂恿亚瑟王把尼薇安留下,陪伴王后桂妮薇儿。然后梅林就像一条发情的老公狗一样,成天缠着尼薇安。

 

尽管尼薇安并不喜欢梅林,但她并没有断然拒绝梅林的追求,而是对其虚与委蛇,保持着暧昧的关系。因为尼薇安害怕要是惹恼了梅林,他会给自己下个什么恶毒的药或是咒语。

 

后来尼薇安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制服这个老色鬼的办法。她对梅林说,除非梅林把平生所学的魔法都交给自己,否则她发誓死也不会和他相爱。尼薇安的计划是,等把梅林所有的魔法都学到手后,便用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方法对付梅林。

 

热恋中的男人大多会变成傻子,智商起码都暂时性地打对折。所以老谋深算的梅林并没有识破尼薇安的阴谋,而是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不久后尼薇安学成魔法,打算回到诺森比亚,梅林则坚持要一路护送尼薇安。

 

路上两人在林中一间石屋过夜,石屋内建有一座墓穴。梅林向尼薇安描述,石屋里原本住着一对情侣,二人死后被安葬在这个魔法坟墓里。梅林大力地向尼薇安歌颂这对恋人生而同室,死而同穴的爱情,并暗示着当晚想和尼薇安,在这个“浪漫”的地方发生点什么。

 

尼薇安强忍着对梅林死缠烂打的厌恶,先把梅林安抚住。等他入睡后,尼薇安对梅林施了法,并把他关在那座坟墓里。等梅林醒来发现事情的真相,为时已晚,梅林最终被困死在墓里。

 

虽然亚瑟王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位亲密战友兼导师没有回来的真正原因,但是他现在实在是不能等梅林回来了。因为此时身在法国的亚瑟王,已经得知莫德雷德造反的消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自己最亲的爱人,战友和外甥(私生子),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个个地都背叛了他。

 

亚瑟王实在是怒不可遏了,立刻带兵回国平乱。不过祸不单行,在多佛港(Dover)的登陆战中,亚瑟王的得力助手高文深受重伤。在临死前,高文建议亚瑟王召回兰斯洛特,说只有得到他的帮助,才能击败莫德雷德。然后高文用最后的气力,给兰斯洛特写了亲笔信,与他尽弃前嫌,希望他能归队,协助亚瑟王夺回王国。

 

不久莫德雷德又集结了大军,要与亚瑟王决战。在大战前夜,高文给亚瑟王托梦,告诉他兰斯洛特的援军已经在路上,让他尽量拖延时间,等待兰斯洛特到达后再决战。

 

于是第二天亚瑟王向莫德雷德派出使者,要求谈判。而莫德雷德也自感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同意了谈判。

 

谈判开始时双方还本着友好互敬的精神,可是一条蛇的出现彻底将和谈变成了战争。

 

当时的谈判是在露天进行的,偏巧赶上有大雾,能见度非常低。一条出来打酱油的蛇不小心爬到了一位与会骑士的身上。这位仁兄不管三七二十一,拔出了佩剑就要斩蛇。

 

由于大雾,谁也没看清他是为什么拔剑,对方以为他要袭击自己,而己方以为这是动手的信号。在谈判桌上这次意外的亮剑,在当时就相当于宣战了。于是乎两边大打出手,史称卡姆兰之战(Battle of Camlann)。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孤岛钓客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