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鲜卑皇室和贵族有多少汉族血统?(下)(原创)(图)
送交者: TANGLEE[★品衔R5★] 于 2016-05-31 23:27 已读 2571 次  

TANGLEE的个人频道



《北魏世系图》

北魏帝王的汉血统的比例

北魏的前身是代国,代国最后一代王拓跋什翼犍的母亲王皇后是汉人。北魏开国道武帝就有汉族血统,暂时忽略不计,算纯鲜卑人。

吕思勉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编著《两晋南北朝史》他认为孝文帝元宏是冯太后与某汉族近臣的私生子,是100%汉人,许多专家认同这一看法,下面暂时以正史为准。

 1.道武帝拓跋珪0%汉血统       ======刘贵人(匈奴独孤部)

 2.明元帝拓拔嗣0%汉血统       ======杜贵妃(汉族)

 3.太武帝拓拔焘50% (1/2)汉血统   ======贺夫人(鲜卑或汉,暂算作鲜卑)

 4.景穆帝拓拔晃25% (1/4)汉血统   ======郁久闾氏(柔然人)

 5.文成帝拓拔濬12.5% (1/8)汉血统  ======李贵人(汉族)

 6.献文帝拓拔弘56.25% (9/16)汉血统 ======李夫人(汉族) //潘氏(汉族)生彭城王元勰 //孟氏(汉族)生广陵王元羽

 7.孝文帝元宏78.125% (25/32)汉血统 ====== 高夫人(汉族)又生广平王元怀 //袁氏(汉族)生京兆王元愉

 8.宣武帝元恪89.0625% (57/64)汉血统====== 胡皇后(汉族)

 9.孝明帝元诩94.53125% (121/128)汉血统



《表1》

彭城王元勰78.125%(25/32)======李氏(汉)--->生孝庄帝元子攸89.0625% (57/64)

广陵王元羽78.125% (25/32)======王氏(汉)--->生节闵帝元恭89.0625% (57/64)

广平王元怀89.0625% (57/64)======李氏(汉)--->生孝武帝元修94.53125%(121/128)

京兆王元愉89.0625% (57/64)======母杨氏 (汉)--->生西魏文帝元宝炬94.53125%(121/128)

清河王元亶94.53125%(121/128)====== 胡氏(汉)--->生东魏孝静帝元善見97.265625%(249/256)





《表2》

粗略统计汉族妻子生出的宗室王有30多人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鲜卑皇室和贵族汉血统比例达到90%左右,再加上文化上的全盘汉化,北魏已经是汉家王朝了。

这种局面与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有极大的关系,下面T按照时间先后谈一谈。

在政治及经济方面

孝文帝于太和八年(484年),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定时发薪。以前北魏的官吏都没有俸禄,竟然可以掠夺民间财物,贪污腐败盛行,且被朝廷认为合法,老百姓苦不堪言。

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年),制定“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士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按人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推行“均田制”使北魏政权由游牧政权逐渐转为农业政权。

孝文帝于太和十年(486年),制定“三长制”,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三长制”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方便收税,抑制地方豪强隐藏户口。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到公元495年,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善经济条件,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汉文化积淀深厚的河南洛阳。




实行汉文化与移风易俗

尊孔子

《北史· 魏本纪第三》记载:“十三年……立孔子庙于京师。

"十九年……幸鲁城。亲祠孔子庙……又诏选诸孔宗子一人封崇圣侯"

孝文帝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孝文帝下令修建孔庙祭孔。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到曲阜亲自祭祀孔子,封孔子后裔崇圣侯。

易胡服

《魏书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云:“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下诏,禁止人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族人一律改穿汉人服装。孝文帝以身作则穿戴汉族冠服,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

T觉得这服装在古代可是家庭重要资产之一,当时置办一身普通汉服和如今买名牌衣服的银子压力是相同的,裘皮和丝绸则更是价格高昂,裁缝们可发财了。



讲汉语

《魏书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云:“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下诏,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俗之语”。令官员上朝时要讲汉话,30岁以上的官员习惯讲鲜卑话较久,允许暂时讲鲜卑话,30岁以下朝廷官员明知故犯不讲汉语的要降职。

T觉得讲汉话学汉语且放弃鲜卑话是孝文帝汉化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

改籍贯

《魏书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云:“十有九年……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下诏,迁居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于河南,不得回到北方,于是南迁的鲜卑人都成了“河南洛阳人”。这样可断绝鲜卑人故土之恋,使鲜卑人中原化。

改汉姓

《魏书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云:“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诏改姓为元氏。

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拓跋宏将鲜卑族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自己改名元宏。

自代郡来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通婚姻

《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

诏曰:“夫婚姻之义,曩叶攸崇,求贤择偶,绵代斯慎,故刚柔著于易经,鹊巢载于诗典,所以重夫妇之道,美尸鸠之德,作配君子,流芳后昆者也。然则婚者,合二姓之好,结他族之亲,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必敬慎重正而后亲之。夫妇即亲,然后父子君臣、礼义忠孝,于斯备矣。太祖龙飞九五,始稽远则,而拨乱创业,日昃不暇。至于诸王聘合之仪,宗室婚姻之戒,或得贤淑,或乖好逑。自兹以后,其风渐缺,皆人乏窈窕,族非百两,拟匹卑滥,舅氏轻微,违典滞俗,深用为叹。以皇子茂年,宜简令正,前者所纳,可为妾媵。将以此年为六弟聘室。长弟咸阳王禧可聘故颍川太守陇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幹可聘故中散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陵王羽可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次弟颍川王雍可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可聘廷尉卿陇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详可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

孝文帝鼓励甚至强迫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自已取卢崔郑王及陇西李氏女入宫。

孝文帝的六个皇弟王爷本来都有妻室,孝文帝要他们把前娶妻室降为侧室,重新再娉娶汉世家大族女儿为妃。并指定咸阳王元禧聘陇西李辅女、河南王元干聘代郡穆明安女、广陵王元羽聘荥阳郑平城女、颍川王元雍聘范阳卢神宝女、始平王元勰聘陇西李冲女、北海王元详聘荥阳郑懿女。

这种对宗室诸王正妃选娶汉家女的指定,影响着以后诸位皇帝和王公侯子[注1]这些贵族们的血统。纵观古今,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瞠目结舌。T认同吕思勉先生和中外许多专家的看法,孝文帝元宏是冯太后(汉)与某汉族近臣的私生子,是100%汉人。孝文帝本人也大概自认为是汉人吧,不然事情怎么做得这么绝。满清虽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但也没有强迫汉人改满姓讲满语。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T以为这是一场大规模运动,一场深刻的变革,对鲜卑保守旧势力来讲是一场不流血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

北魏孝文帝在武功方面虽不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在文治上,在保护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加强各民族团结上有着巨大的贡献,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一位值得歌颂的大帝。




北魏从里子到面子都彻底汉化了。

列宁说:“ 民族差别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还要保持很久很久。”[注2]

有那么困难?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1500年前就解决了汉与鲜卑的民族差别问题。

解决差别用了多久?顶多35年。

至于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效果,咱们还是来看看当时北魏的敌人南朝战神陈庆之怎么说。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三 梁纪九 记载:

庆之自魏还,特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庆之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曾攻取洛阳的南朝战神陈庆之从洛阳回来后特别尊重北方人,说:“我开始认为大江以北都是戎狄的故乡面貌,到了洛阳才知道衣冠人物尽在中原,江东也比不上,怎么能轻视北人?”

从公元494年开始易胡服到公元529年,仅35年后,陈庆之发出了肺腑之言,十分感叹洛阳全是中原汉家面貌。陈庆之有如此惊人的战绩,原因之一可能是北军战意不足不想汉人打汉人吧。当时北魏已是全面汉化王朝了。

北齐和北周T再简要说明一下:

北齐(550年—577年)鲜卑化汉人建立的王朝,历时20多年。

北周(557年—581年)鲜卑宇文部建立的王朝,历时20多年。

北周最后一个皇帝静帝宇文闡(原名宇文衍),父亲宣帝宇文贇,祖父武帝宇文邕。母亲朱满月(汉族),祖母李娥姿(汉族),有81.25%(13/16)汉族血统,这是假设前面皇帝的鲜卑母亲是100%鲜卑血统来计算的,由于北魏后期鲜卑血统汉化,宇文衍实际可能有九成以上汉族血统。

北齐幼主髙恒,父亲后主髙纬,祖父武成帝髙湛。母亲穆黄花(父宋钦道,汉族),祖母胡皇后(父安定郡人胡延之,汉族),有八成以上汉族血统,这是假设前面皇帝的鲜卑母亲是100%鲜卑血统来计算的,由于北魏后期鲜卑血统汉化,幼主髙恒实际可能有九成以上汉族血统。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上来看,还是从血统上来看,不用等到隋朝、唐朝,早在北魏时期,大部分鲜卑人已经变得与汉人相差无几,只有少部分鲜卑人还遗留个空头的鲜卑姓氏符号。所以,无论是文化上还是血统上,北魏政权是汉人王朝。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到隋唐之时,鲜卑皇室与贵族只有一成左右鲜卑血统,纯种的鲜卑族已经很少,即使鲜卑人有意专门找鲜卑人成亲,1/8鲜卑血统和1/8鲜卑血统生出的还是1/8鲜卑血统,汉化局势已经不可逆转。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隋唐皇室里那一点儿少得可怜的鲜卑血统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有些人喜欢笼统模糊的谈胡汉混血,胡汉混血貌似胡汉血统一半对一半汉五胡五,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汉九胡一。于是,鲜卑消失了,契丹不见了,党项没影了。。。但汉族依然傲立于神州。

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和糊里糊涂的人过分强调隋唐皇室的胡人血统,母亲是胡人,就故意或想当然认为是100%纯胡人,岂有此理?

我们走路不能只顾低头看脚下,也要抬头看看前面方向,不要求你看到黄帝那么远,看到北魏总可以吧。

生出唐朝皇帝的汉化胡女一共就三位:独孤氏(至少50%汉血统)窦氏(有汉血统)和长孙氏(有汉血统),这三位文化上已汉化且均有汉血统,由于窦氏和长孙氏具体汉血统比例不详,即使按100%纯胡人计算,汉人血统最低的髙宗李治其汉人血统也在一半以上,而实际髙宗李治汉人血统应在九成以上。最重要的是,隋唐是汉文化传统王朝,民族自我认同也是汉族。

民族不是种族,民族是偏重文化意义上的概念,而非单纯的遗传概念。

T以为民族属性的判断是以文化传统、民族自我认同、血统等多个角度来判定的。民族界定最重要的是文化传统,然后是民族认同,最后才是血统。

对于特别看重血统的人,希望不要想当然。按照某些人的理论,隋室和唐室汉女嫁突厥,吐谷浑,吐蕃,奚,契丹,南诏等君主20多人,皇子6人,这些都是汉政权了。

有人讲胡人有狼性,T不以为然,提出个野猫家猫论:胡人好比野猫,汉人好比家猫,野猫进了家后就渐变成家猫。不管家猫野猫,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就是好猫!




讲了三集,重要的事情要重申,T再次强调,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基于现实的考虑,汉族保持人口的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注1]“王公侯子”《魏书·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十九 官氏志》载:“九月,减五等之爵,始分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二号。皇子及异姓元功上勋者封王,宗室及始蕃王皆降为公,诸公降为侯,侯、子亦以此为差。于是封王者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者七十九人,子者一百三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县,子封小县。王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第四品。”

[注2]见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上集网址: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032613

中集网址: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033770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TANGLEE 加上 500 银元!

喜欢TANGLE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TANGLE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