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烽火戏诸侯”——史学之父司马迁的一个谎言 转
送交者: 性无罪[♂★★★仁党总书记★★★♂] 于 2014-12-06 10:18 已读 2114 次  

性无罪的个人频道

我们小的时候,大多听过《狼来了》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的道理。但是小朋友们肯定不知道,第一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就是中国的历史之父司马迁。当然,他讲的故事版本跟我们小时候听到不大一样,名字也不叫《狼来了》,而叫做《烽火戏诸侯》。



  对稍懂历史典故的人来说,《烽火戏诸侯》都可以算作耳熟能详的故事,而它与《狼来了》之间的联系,大家也都非常清楚,在此毋庸赘言。而关于这个典故的不真实性,近年来已有颇多论述。不过就笔者近年来所阅读过的一些文章和书籍来看,仍有不少人甚至是一些学者将“烽火戏诸侯”作为信史言之凿凿的加以引述或评论,这就有了误人子弟之嫌疑,因此我就再唠叨两句。



  首先,将“烽火”作为传递讯息、特别是传递紧急军情的手段,最早出现于战国,不过当时的“烽火”还不能被距离较远的人所看见,应该只是应用与城市之内近距离的示警。将烽火台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的,应该始于秦汉时。所以,西周末年烽火台应该还出现。



  其次,即便是西周末年已经出现了烽火台,也应是类似战国时期的原始形式,不适用于远距离传递信息,而西周末年,即使距离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最近的诸侯国郑国,也要在三百华里之外(周幽王即位之初,郑国尚应在今山西华县一带,到了周幽王被杀的那年(公元前771年)才迁徙到今河南省荥阳一带)。这个距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算是很远了,所以即便是只将警报传递给最近的郑国,也需要沿途修建大量烽火台才行,而西周末年显然是应该不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的,况且我们也没有见到过类似的记载。



  第三,再退一步讲,就算是诸侯看到了烽火,他们要出兵勤王,就需要征发士兵,准备粮秣,还需要作祭旗誓师等一系列准备,这都需要时间才行。如第二条所述,即使是距离最近的郑国距离镐京也有三百华里左右的距离,其余诸侯就更遥远了。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利的条件下,诸侯即使赶来勤王也只能陆续赶到,距离近的如郑国还好些,距离远的如齐国燕国鲁国恐怕要数月才能到。既然司马迁说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为博褒姒一笑,而褒姒又是个笑点极高的人,那么从点烽火到诸侯赶到竟然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别说褒姒了,连幽王恐怕也等得不耐烦了,哪里还有什么可笑之处?何况《周本纪》的写法是“诸侯悉至”,也就是诸侯是差不多一起到来的,这就更加不可能发生了。
喜欢性无罪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性无罪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