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观卢麒元温铁军对话有感
送交者: JollyRoger[★★★★周而不比★★★★] 于 2024-05-14 9:14 已读 795 次  

JollyRoger的个人频道

最近看了B站上卢麒元与温铁军老师的公开课,获益匪浅。

首先,我认为两位老师把中国当下面临的问题讲得非常透彻,对我旧有的认识造成了冲击。

虽然我之前也尝试着总结国内的问题,但缺乏整体视野,缺乏哲学高度,此番受两位老师教诲,算是认知上得到了提升。

我从不反对对国内提出批判,但我对待批判的态度一贯是有着一个明确的前提:即批判一定要深刻。

关于批判的深刻,一是看待普遍问题的广度与哲学高度,二是看待具体问题的实事求是的程度

就这点而言,可以说国内像《睡前消息》这些所谓的冲塔自媒体都是没有做到的。

由于自媒体需要靠流量盈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偏离了最初的理念,异化为迎合特定群体情绪价值的片面双标理中客。

当然,我今天不是要批判这些人,我想分享分享卢温二人对于中国当下所面临的问题的看法,在此进行简洁的归纳:

1)地租经济向新经济形态转型的阵痛期

我们1994年进行央地分税,1995年开启了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客观上促成了持续长达三十年的地租经济/土地财政时代。内部央地税收的区分,再加上外部与美元挂钩的关系,又使得我们的地方财政从某种意义与美元绑定起来,丧失了一部分金融主权。

辩证地看,在当年那个国内资本稀缺,技术落后,需要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年代,这套土地财政的模式确实对于中国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改变,土地财政的正面性下降,负面性却无限上升。

首先,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化,加大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风险,这体现为让老百姓背上债,同时又让实体产业被金融化的房地产不断吸血,最后形成普遍的金融绑架实体的现象。

在《中国当下经济问题,应该怎么看?》一文中,我提到中国当下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很大程度在于“金融绑架实体”。虽然这种程度的脱实向虚远比不上美利坚那样魔怔,但对于一个还处于产业升级进程中的国家来说,其破坏力也不容小觑。

在产业端,金融化的房地产绑架实体,推高实体成本;在生活端,房贷、消费贷掏空年轻人积蓄。

超前消费确实能够制造出短期内的经济繁荣,但事物的演化是有规律的,繁盛与萧条对立统一,相互转化,越趋于无节制的繁盛,就越接近于崩溃式的萧条。

我们前几年靠超前消费支撑起的消费繁盛,自然会在这几年转换为因为无力支撑超前消费而不得不面对的萧条。

很多人没有彻底理解蚂蚁金服被叫停上市的底层逻辑,但这个道理我瞟了一眼从3000窜到30000的花呗额度就明白了。金融这个虚空大君是不能无节制地使用的,它会榨干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马云的黯然离场,许家印的锒铛入狱,恰恰是中华民族的幸事。

其次,国内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但美西方主导的国际分工又不允许中国的产业走向高端,这种市场层面的错配,使得中国产业通过低端积累的资本,不得不向外润出,或者全盘梭哈进入金融化的房地产行业,这就导致中国的产业在一定时间内,高端的上不去,低端的往死里卷。

内因是中国要往良性的、可持续的、附加值均衡的经济结构演化。外因则是美国的霸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衰落,为了防止其硬着陆,他就必须阻碍中国攫取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要通过吸干其殖民地最后一滴血来保证自己的软着陆。

中美矛盾结构而不可调和。中国全面崛起遭遇美国的最后反扑。故而,国内的矛盾必会因为破局之前的困顿而放大,这就是这几年疯狂内卷的实质。

而因为地租经济的缘起在于承接美西方的外贸订单,故其与美元的绑定存在一定的惯性,以致于当我们取消人民币美元的联系汇率且合并央地税之后,全新的经济结构与旧有的经济结构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在新的经济结构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这种矛盾始终存在,而相应的经济上的此消彼长也会持续,这本身就是转型的阵痛。

我们很多自媒体拿这种转型的阵痛做文章,谈什么中国梦破灭,这就是典型的狭间之见,不足挂齿。

因为转型阵痛的客观存在,就使得公知、恨国党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毕竟,这个社会上只要有人失落,那就一定有迎合这些失落者情绪价值的互联网内容产生。

然而,在悲天悯人之前,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到这个转型期的存在,由此,我们就不至于崩了心态。

事物发展终有其规律,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去认识与把握此种规律,而非怨天尤人地指着家里的垃圾桶嚎啕大哭,大骂现实。

地租经济终将结束,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去看,地租经济对内绑架了广大的劳动人民、实体产业甚至中国高科技进一步的发展,其催生出的金融至上的扭曲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来说是一种必然将被反噬的怪胎。

更何况,地租经济由于其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其与外部力量高度绑定,使其具备了藩镇的雏形。我们的舆论环境一度被“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一系列否定新中国革命传承的反动声音所充斥,可以说,公知恨国党横行的年代,恰恰就是地租经济所孕育的藩镇试图颠覆国家与人民主权的危机时刻。

而又因为这种藩镇是高度买办化的,因此他们引入的是西学,是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用他来塑造全新的身份政治,即所谓启蒙与觉醒者的身份政治。其目的在于割据,但结果却深深地破坏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

此种畸形产物作妖的极点,就是恒大的全面爆雷。许家印通过走资的方式,把雷管放在美国,把天量的金融地雷埋在中国,一副我之后任他洪水滔天的模样,彻底揭露了地租经济演化到今天这个环境下,其不可持续的本质。

地租经济结束,我们新时代的经济该以什么方式来存续与发展?这就是卢温二人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2)一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

地租经济结束,意味着地方财政失去了原有的支点。而新的支点需要建立,那么这种建立,从最直观的角度上来说,就从原先土地财政的“以债代税”回归到了税收本身。

所以说,税收是未来十几年难以绕过去的话题。国家在加强税收相关管理,企业也必须逐渐走向税务的规范。大方向上来说,地方财政弱债强税是未来十几年的趋势。

而在广义的税收之下,卢温二人关于税的来源,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歧。

卢麒元推崇直接税,这本质上是一种二次分配,就是从别人已到手的财产里收。这包括“房产税”、“遗产税”、“资本离境税”等等等。

温铁军致力于乡村振兴,打造围绕生态产业的新业态,从税收的角度来说,这本质上是创造全新的“可进行一次分配”的税源。

要完全彻底理解卢温二人的思想,甚至对之进行批判,就必须站在“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的高度去看问题。

3)对卢温二人的批判

卢麒元和温铁军老师都是非常尊重的学者,他们的思想一定程度重塑了我对经济的认知,可谓是良师。

当然,对于他们的观点,仍有需要批判的部分。

卢麒元强调直接税,但却忽略了在当下推动直接税的难度以及可能会面临的风险。

土地改革是一场典型而成功的直接税改革,但其客观背景在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政府本身就是个买办政府,地方上的割据势力更是没有长远战略的无头苍蝇。

在那种背景下,革命之正外部性可以得到足够的发挥。土地改革,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打击得恰恰是那个买办政权,因此即便革命会引发内乱,但内乱带来的重塑是利大于弊的。

然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是极为不同的。首先我们的政府是一个主权政府,其合法性是在民族独立战争中确立的。同样,这样一个主权独立的政府,还肩负着带领全世界人民反抗霸权的使命。

可以说,在今天,如果因为执着于直接税/二次分配改革而放大了内部矛盾,甚至让内部矛盾引发内部冲突的话,对于这样一个执反霸权之大纛的主权独立的国家是得不偿失的,是为了次要的矛盾而荒废了主要的矛盾。

更何况,卢麒元虽然提及了直接税,但却没有找到进行直接税改革的边界,这样就很容易反过来得罪那些本来可以在当下团结的同志。

对于革命来说,团结大多数是一种刚需。所以我认为当下直接税的落脚点,应该重点在“走资润美”的那部分上。

许家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我们国家最终还是对他出手了。那些围绕走资润美的人和事,我们可以多发一点力来处理。而反过来,那些将资本身家留在中国的企业家、资本家,尽管其原始积累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灰色,但基于大局的考虑,应该给予其足够的宽容。

这也是为何我批判司马南在声讨联想时过分强调“国有资产流失”,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如果要去强行纠结“国有资产流失”的话,那么当下中国九成以上的企业家都会人人自危。

国内的左派有理想有信念是好事情,但除此之外,也应当有脑子,有政治智慧,不要嘴巴里天天高喊教员,但实际上连教员最基本的政治智慧都领会不了。

总的来说,我不赞同卢麒元那种激进地推动直接税的看法,理念是好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重视实践过程,要警惕王安石变法、王莽新政这样的历史教训。

我认为,当下的直接税推进,应该细分群体,细分领域。比如走资润美的财富,收;金融投机的财富,收;但对于安心搞实体的财富积累,对于影响到大多数老百姓财产底裤的房产税,甚至遗产税,应当在当下放缓,甚至拿出曹操官渡大胜后烧书信的气度来。

矫枉必须过正,但理念也因入局表达。即便是教员的话,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做事的要诀在于把握时机。

理念和逻辑是分析事物的框架,但推动与参与实践的主体是人,这就使得我们任何一个基于某种理念与逻辑下的社会实践,都不可以忽略人性的因素。

批判完卢麒元,再说说温铁军老师。

温铁军老师显然很清楚二次分配所面临的阻力与风险,所以他不怎么提二次分配改革,甚至劝卢麒元多看看一次分配。而温老一直坚持的乡村振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新型一次分配业态的实践。

而温老关于“绿色经济”的规划,简而言之就是将农村空间生态资源作股,将其资本化,然后对接到县域的平台,进而与外部市场对接,形成人民币沉淀的新池子---生态产业。

这个想法的初衷在于将人民币的锚从美元转回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

这个理念本身是好的,算是一种对于资本主义内生性的无限增值最终加速其由死向生导致一个经济体崩溃的演化逻辑的缓解。

但问题在于,温老太执着于此种生态,进而在看待生态经济本身上失去了辩证性。

网上有很多人批评攻击温老,包括张捷这种扣帽子的,但归根结底都是缺乏水平的批评,属于根本就没有批判到点子上。

温老对于城市化、工业化的批判,有道理,指出了其痛点,但是批判之后没有进行包容。以致于在这个公开课上,温老再次提及了工业化、城市化的问题,并表示出对于世界大战的极度担忧。

温老希望通过生态化的改造,减少我们经济对外依存度,进而规避与美国之间潜在的战争风险。

这种观点在我看来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给人一种黑域计划的既视感。

然而现实是,中国没法回到田园牧歌的自闭状态,因此我们就跟不能失去维持硬实力的工业。更甚之,我们不应该单纯地惧怕与美国的战争风险,而是做好战争的最坏打算,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和平。

我深刻理解温老对于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的警惕,但温老在这里显然又犯了理念世界的错误,即生态文明本质上也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理念世界,他需要跟工业文明相互融合,就像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一样,以此保住我们的生态底线,同时也要保障我们面临殖民者的军事力量。

可以说,完全地否认工业文明,等同于瓦解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

因为,剑就是剑,是杀人的利器,军工产业是不可能做到绿色生态的,它靠的就是铁与血的意志。

关于城市和乡村的思考,我认为其终极就在于“动”“静”的平衡。静生动绎,乡村发展生态产业,趋静,守住我们的生态底线;城市发展工业,趋动,守住我们的硬实力。在这个最基本的框架下,让其按照各自的固有逻辑去演化。

人类消灭不了自然所代表的生态,就如同自然消灭不了反生态所代表的有机体一样---矛盾的客观存在,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即便心中的理念再美好,我们也应该尊重最基本的唯物辩证的规律。

故而,我不赞同温老的黑域计划,我认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必须学会共存,我们绝对不能学柏拉图式的二愣子,用理念世界去否定现实世界,创造出的近乎完美的“神主日”去剥夺人的意志,这是不可取的。

可以说,卢温二人的理念各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片面性与激进性。我之认识虽然受益于二人,但不会拘泥于二人。

4)中美博弈的演化

中美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中美的矛盾,是无法用情绪价值去梳理的。

美国的问题源自于其内部,不是中国网友批判出来的,而是其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逐渐丧失对于其系统稳定的维持能力。

新华盛顿共识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即新自由主义摧毁了美国的经济、文化根基。但往更长远的历史线去看,靠驱逐原住民殖民起家,靠吸全世界血液壮大,却没有足够时间去消化与沉淀的美国,必然会遭受新自由主义的洗劫。

反犹法案颁布了,美国的社会共识正在一步一步从裂纹走向裂隙,从裂隙走向崩裂。

而正如温铁军老师所担心的那样,当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日薄西山之刻,爆发出最后的疯狂是有一定概率的。

而在我看来,为了避免中美之间惨烈的热战冲突,当下解决此问题的最优解便是让美国解体,即让美利坚再度飘起来。

这个答案其实并非谁的原创,而是苏联用自己的结局告诉所有人的,当年恰恰是苏联的解体,使冷战真就停留在了冷战阶段。

而让美国解体,有着先天的现实优势:

1)新自由主义让美国高度藩镇化,中央权力不集中,地方利益分散且可为我所用,故而存在了分而治之的可能性。

2)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特朗普事件只是一个开始,选票政治天然会把这个国家一分为二,而LGBT之类的身份政治又加剧了此种分化的程度。可以说,新自由主义天然是适合制造分裂的,当人们无限地强调个体的权利时,整体自然就会瓦解。美利坚自诩的“普世价值”,恰恰是最终将导致解体的文化BUG。

3)美国全球战略出现大失误,俄乌冲突、巴以冲突高度分散其力量。而一旦无法胜利,支撑起金融霸权的底层逻辑---军事霸权就将面临解体的危险。美国无论如何都会被这两场战争拖累,那些傻不拉几地,认为欧洲资本润美,美国股市高涨以此说明美国凭借两场战争经济向好的人显然是思考不到这个维度。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加速美利坚飘?因为这是解决中美结构性矛盾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当然,美利坚飘是其内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他无法再维持这种霸权规模,我们所谓的加速,也不过是给它的崩溃刷个buff罢了。

你要觉得荒诞,就联想联想下面几个事情:

1)马斯克润中

2)沙伊和解

5)如何看待当下的国际形势?

其实从德法最近与中国的互动就能看出欧洲现在的想法,他们是真的想另开炉灶了。如果俄乌战争无法取得进展,甚至普京加大了蚕食乌克兰的力度,那北约的威信将一落千丈,德法的军工一体化,将会为欧洲自主的常备军创造可能。

所以我一直都在说,普京跟欧洲其实是有默契的,通过俄乌战争,普京在国内加强中央权力,拾掇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寡头林立的藩镇割据局面,简称普大帝削藩。普京需要低烈度的战争来完成国内的经济转型---因此我甚至认为普京都不一定会急于完全占领乌克兰全境。因为对普京来说,当下最主要的工作在于完成俄罗斯在战略上的东转。

对于俄罗斯来说,吞掉乌克兰是短期的收益;但完成国内全盘的东转,是其长期稳定的基石。

普京这个级别的政治家,一定分得清楚轻重缓急,所以换一个搞经济的去管国防部,显然有相应的深意在里面。

对于欧洲来说,特别是对于德法来说,通过俄乌战争逐渐摆脱英美体系,为自己的独立发展谋取空间,这本身也是一种需求。别看他们表面上跟普京咬牙切齿的,但他们私下跟毛熊旁边的兔子眉来眼去的。

越是能够通过俄乌战争展现出北约的无能,那么建立欧洲自主常备军的需求就越发强烈。

普世价值是欧美亲密关系最后的那层遮羞布,但真正有脑子的欧洲人早从俄乌战争中看出美国的贪得无厌。倘若特朗普上台,重走当年退群的老路,那就更是正中下怀,势必加速欧洲与美国的切割。

至于中东这块,很显然以色列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其右翼早已疯狂,其中左执政联盟目前还摆平不了右翼。无论以色列是否全面进攻拉法口岸,无论他是否能够真正消灭哈马斯,这对于以色列所面临的困境都是杯水车薪的---以色列必须尽快地消耗掉这群锡安三季稻主义者,然后把中美俄伊拉到一起谈判,承认两国方案,由此才有生还的可能性。

至于东亚,日韩台之流,他们真的会为了美国的利益,铤而走险跟中国来一场代理人战争?我觉得这不太现实。

一方面,这三个地区没有做好这种准备,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其次,我们针对这三个地区也是有足够多的牌可以打。就像日本,其二次元文化都被我们反向渗透成塞子,你真就觉得中日之间很多问题,一定得通过战争来解决?

卢麒元说得好,下围棋时,是没必要用活子去换死子的。东亚此局本就是三个死子而已,跟他们较什么劲。我们沙伊和解,在美国的要害上出手,打痛了,他自然会把手收回去,手都收回去了,手上那几根蹭到你的汗毛,自然也就回去了。

6)如何看待国内当下的内卷

黎明前的黑暗,质变前的量变积累。

中国的产业要结束内卷,有两个条件:

1)外部市场打开

2)内部市场规范

外部市场的打开取决于中美博弈的走向,美国现在全面封锁我们,我们在加速一带一路的推进,事情正在起变化,黎明前的黑暗自然特别漫长。

内部市场正在逐渐规范,野蛮生长的产业模式正在向规范与高质量转型。这几年,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税收、生产许可、安全环保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只有优秀的企业才能生存,而在当下,那些注定被淘汰的市场主体,自然会陷入死前的最后疯狂。

我们农资行业这几年一样内卷,市场上疯狂杀价,各种产品倾销不断,看似一副行业要到末日的景象,吓坏了不少混了几十年的业务经理。

但清醒的人一定是坐怀不乱的,知道狗急跳墙、物极必反的道理。中国的企业、个体不要在这样一个转型的阵痛期中怨天尤人,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能活下来。

国家帮我们淘汰残次品,这是优质企业与优质人才求而不得的事情。

那些在内卷中失意的人也不要气馁,国内卷不动就往外卷,去一带一路国家,去乡村振兴。未来我们的外部空间只会越来越大,只要你打开眼界,出路总归是有的。你看别人讲师在美国要饭都要出了一片天地,何愁前路无知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你当下的处境是客观的,但如何看待你当下的处境,那又是主观的事情。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是人一辈子可以依仗的财富,所以我才坚持在网上传递正能量。

伤官用于强化批判,食神用于鼓舞人心,除此之外,不要太过度地放纵这二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正心明道,心态自然就平和了。

就说这么多,权当是碎碎念,戏雕!

喜欢JollyRo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ollyRoger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